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,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,亚洲福利av,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15

孟子研究院 今天是
韓昇:發(fā)揮家風家教家訓的教化功能
  • 來源:
  • 作者:
  • 2024年03月22日
  • 審核:
  • 瀏覽(430)
  • 收藏
瀏覽字號:

中華家風家教家訓呈現(xiàn)出中國自身的特點,映射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生產(chǎn)方式與生存形態(tài)。這種與自然、社會相處相生的智慧與教化功能,通過長輩的言傳身教在家族內(nèi)部代代賡續(xù),源遠流長。仔細考察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各種文明凝聚而成的家風家教家訓各有特點,千姿百態(tài)。

家風家教家訓是教育的重要抓手

中華古代家訓適應定居性農(nóng)業(yè)文明的特點,特別重視族群內(nèi)部的秩序與安定,注重家族和睦與互愛互助。孟子提出鄉(xiāng)井邑落里人際關系的形態(tài),應該做到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的基礎是古代家族的倫理,亦即“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義婦順”。為了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,每個成員都要自律,加強自我品格修養(yǎng),首先從自我做起,擴及家族,長大后走向社會,承擔起社會責任,貫徹道德修養(yǎng),進而治理國家,實現(xiàn)天下大同,儒家把這個逐步擴展的過程歸納為: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
北宋宰相司馬光撰寫了歷史著作《資治通鑒》,取得這般成就與他童年受到的教育密切相關。孩提時對小朋友的關愛,長大后變成對民生的高度關切,不顧個人政治得失,為民請命;沉著冷靜的性格使他能夠客觀地理解和分析歷史,明察事物發(fā)生演變的來龍去脈,知曉歷史發(fā)展的趨勢。歷史表明,學齡前是人成長中非常關鍵的時期,通過對各種事物的認知,孩子在擴展對于世界的認識,同時也在樹立價值觀,人文與自然知識互動,培養(yǎng)理解與領悟的能力。在此擴展的過程,可以看出從個人品德修養(yǎng)到社會公德直至治國平天下的倫理道德基礎和理論升華,打通了個人的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的關系。由此可知,家教家訓是社會公德的基礎,也是人的教育的重要抓手。

傳統(tǒng)的力量在于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人。家訓不是用來對外吹噓和自我標榜的東西,它們屬于傳家秘籍,只在家族內(nèi)部傳承,付諸實踐。家風家教家訓具有幾個重要的特點:真實性。因為家訓是經(jīng)驗之談,所以,它不同于一般說教的書籍,讀起來覺得親切,而且踏實可靠,融合了社會的行為準則和家族的處世經(jīng)驗,很少有大話虛飾,其中不少是秘不示人的獨家心得;實用性。許多美好的道德,崇高的理想,如果不能貫徹,便只是空中樓閣,停留于觀念之中,甚至是偽善。而家訓用來切切實實地調(diào)教子孫,因此,它必須把美好的道德化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,并且必須遵循的行為規(guī)范,從小做起,毫不含糊,最終成為生活習慣,無須刻意卻能自然而然地遵守;有效性。家風家教家訓是從人生經(jīng)驗中總結(jié)出來的智慧,把倫理道德化成日常的行為規(guī)矩和禮儀,培育文明而高雅之人,千百年來成效顯著,潛移默化中規(guī)范著我們的思維和行為習慣,乃至構(gòu)成了中華民族的血脈、價值與族群認同的凝聚力。

看世界歷史,多少曾經(jīng)稱霸一時的民族或國家卻早已煙消云散,不見蹤影,究其原因同樣在于文化。沒有強大文化的民族,無論軍事力、經(jīng)濟力如何強大,最終都衰敗了。所有傳承至今的民族,都是靠著文化的智慧而生生不息。生存競爭歸根結(jié)底是文化的競爭,依靠的是智慧的導航。

歷史上廉潔奉公的官員多來自嚴格的家教

教育最根本的是教做人的道理,培育善良氣質(zhì),樹立人生目標,在具體實施上要從小處著手。曾國藩對子弟的第一條要求是“習勞苦”,要勤理家事,嚴明家規(guī)。第二條,孩子在家里要嚴守規(guī)矩,謙和有禮,尊敬長輩,和睦族人,破除驕逸。第三條,從小一定要讀書。讀書為了什么?為了明理,而不為做官發(fā)財。曾國藩不希望孩子帶著功利之心去讀書。有人做過一個統(tǒng)計,官宦之家一般能夠延續(xù)一兩代,然后就沒落了;富裕家庭差不多可以維持三、四代;倒是在基層勤勤懇懇、謹慎做人的農(nóng)耕之家,可以維持五、六代以上。從歷史來看,那些百年家族幾乎沒有例外,都要轉(zhuǎn)變?yōu)槲幕易澹幕易宀拍芫d綿不絕。第四條,不留家產(chǎn)。曾國藩做大官,清白廉潔,沒打算給子女留下萬貫家財。第五條,子弟不能沾染官宦人家的習氣,不能開口便稱我爸爸是誰,我家多有權(quán)勢,盛氣凌人,這就是官宦子弟的惡習。

 

家教從古到今,方法不同,道理都一樣。南朝有一員名將叫做王僧辯,統(tǒng)軍馳騁疆場數(shù)十年,屢立戰(zhàn)功。最讓人稱道的是這位在戰(zhàn)場上叱咤風云的將軍,性格非常平和,待人接物從不高人一等,說話和氣,關心別人,根本看不出他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虎將。而且,王僧辯善于治家,把一個大家族治理得和睦相親,長輩慈愛,子孫恭敬。人說“家和萬事興”,王僧辯家一派欣欣向榮的和氣。他為人低調(diào),一再自抑,反而步步高升,當上了朝中位高權(quán)重的大司馬官,位極人臣,滿朝文武乃至鄉(xiāng)間百姓無不羨慕。王僧辯有這樣的品格是因為母親很好的教育。他母親管教孩子很嚴,從小立規(guī)矩,嚴格執(zhí)行。王僧辯40多歲當上大將軍,仕途當紅,也已經(jīng)身為人父,可母親對他的要求絲毫沒有放松,只要做錯了事,母親一樣還會揍他,動用家法。

唐朝盛世,五彩斑斕。然而,打造盛世的官員們嚴以律己,生活十分簡樸,廉潔奉公,可以看得出家教的影響。身為宰輔大臣的中書令岑文本,住在低濕之地,家里沒有帷帳裝飾之物。赫赫有名的魏征,所居家屋竟然沒有正堂,晚年生病,家里人多吵鬧,難以安養(yǎng)。尚書右仆射溫彥博,經(jīng)濟拮據(jù),家里沒有正堂主臥,去世的時候只能停柩于偏房。這些事例都反映出唐朝的官風。一大批廉潔奉公的官員,來自嚴格的家教。

640.jpg

從漢唐盛世看家風家教家訓的作用

劉邦出身于社會基層,受到的文化教育甚少。但是,他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深刻體會到家教的重要,所以,在他臨終的遺囑中鄭重交代子女要努力學習,好好做人。這篇遺囑堪稱劉氏家教的開山之作。劉邦年輕時貪酒好色,向往奢華的生活。到漢朝建立之后,他以身作則,勤儉節(jié)約。按照禮制的規(guī)定,天子乘坐六匹駿馬的座車,然而他鑒于社會殘破、民生凋敝的現(xiàn)實情況,帶頭厲行節(jié)儉,乘坐四匹雜色馬拉的車子,成為歷史佳話。重要的是因此推動了勤儉的社會風氣。每一個盛世,不是盛于奢,而是盛于儉,家訓說成于儉,敗于奢,就是這個道理。勤儉、樸實,通過努力的學習,提高眼界,開拓胸懷,奮發(fā)向上,才能鍛造出蒸蒸日上的偉大時代。

唐太宗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家教,特別強調(diào)人格的培養(yǎng)和學習的提升。從魏晉南北朝許多失敗的歷史教訓中,唐太宗君臣認為驕奢是導致敗亡的根本原因,他指出創(chuàng)業(yè)的第一代罕有失敗的,原因在于他們生長在民間,深知百姓的疾苦,立志救國救民,自身克勤克儉,所以取得成功。唐太宗對此看得很準,南朝陳后主屬于奢靡王國的類型,北朝至隋朝末代皇帝屬于驕橫自大的類型。無論哪一種,都是缺乏家教的表現(xiàn)。為了引起子女們的重視,唐太宗專門命令史臣匯集古代帝王成敗事跡,編成《自古諸侯王善惡錄》一書,分發(fā)給子女們認真閱讀,好好思考。

生活條件優(yōu)裕,父母溺愛,是子女走向失敗的開始。唐太宗講了曹魏家族中曹操溺愛曹植的例子,因為受到曹操的偏愛,所以不守規(guī)矩,逾越等級身份,對太子造成威脅,曹操死后受到魏文帝的嚴厲拘束。破壞規(guī)則乃至觸犯國法,往往是從小沒有家教,目無法紀造成的。生活簡樸,懂得約束自我,長大后做事便會謹慎,處處知道法律的邊界。

對于領導者而言,學習至關重要。眾所周知,反秦大起義的領袖劉邦鄙視文化,時常作踐士人。然而,在建立漢朝的過程中,他深刻體會到文化的重要性。學習將改變?nèi)说难酃夂透窬郑P系到事業(yè)的成敗。所以,他臨終的時候給接班人惠帝最后的遺囑,叮囑他好好學習。唐太宗認為首先要樹立起謙虛恭敬的態(tài)度。貞觀三年,唐太宗給太子聘請李綱為師傅。太子給師傅的書信以“惶恐”起首,用“惶恐再拜”結(jié)尾。總的來看,唐朝重視家教,歷代皇帝水平比較高。盛世是逐漸建造而成的,需要幾代人的不懈努力。中國興旺發(fā)達的時代莫不如此。唐代以前公認的盛世為漢朝,漢朝從劉邦建立以后,歷經(jīng)惠帝,進入著名的“文景之治”時代,再上一層樓達到漢武帝建構(gòu)國家主導文化,走向繁榮昌盛。家教家訓的重要性,有目共睹。

 

作者:韓昇,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
來源:《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》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砀山县| 庄浪县| 吉安县| 姜堰市| 通山县| 祥云县| 九江县| 阿城市| 德江县| 松桃| 大邑县| 石台县| 山西省| 仁怀市| 玛纳斯县| 昌宁县| 开远市| 垣曲县| 朔州市| 且末县| 黄冈市| 太康县| 海丰县| 河北区| 营口市| 肥乡县| 三门县| 容城县| 墨江| 布拖县| 凤翔县| 合水县| 临桂县| 玛多县| 开封市| 芒康县| 闽侯县| 永泰县| 浦城县| 柳河县| 郧西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