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正值孔子誕辰2576周年,2025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將于9月27日至28日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辦。
歷史上的濟寧,文化綺麗燦爛,從古老的孔廟、孔府、孔林,到眾多的漢碑、漢畫像石,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先人的智慧與創造力。今天的濟寧,通過發揮國際孔子文化節載體優勢、加大挖掘闡釋力度,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魅力在這里越來越清晰,越來越具體。
展現傳統與現代
秋意漸濃,華燈初上,山野間微風輕拂,位于濟寧曲阜尼山腳下的魯源村顯得寧靜安逸。各色燈彩綴滿巷陌,漫步村中,恍入童話幻境。
“趁著周末帶孩子來魯源村的文化體驗場館長知識,沒想到趕上了非遺打鐵花表演,漫天火樹銀花點亮夜空,真是不虛此行!”游客蘇澤慧說。
通過數字化賦能、智慧化應用、沉浸式體驗,濟寧持續創新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,推出明故城、尼山夜游等十大新場景,建成運營魯源村等一批重大項目,將文化“兩創”和研學游緊密結合,持續激活文旅消費活力。
近日,根據動畫電影IP《長安三萬里》改編的同名虛擬現實電影在濟寧博物館上映,當詩仙李白“遇見”故地濟寧,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共振就此開啟。觀眾可隨行于李白、高適等名人身側,漫步朱雀大街,拜謁岐王府邸,在黃河邊臥聽李白醉吟《將進酒》,乘仙鶴飛入瑰麗天宮,親歷氣象萬千的大唐盛景。
在科技賦能的基礎上,濟寧任城區將博物館、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、太白樓、浣筆泉、運河記憶等景區景點有機串聯、同頻互動,使之成為濟寧文旅場景的新地標。
影響當下與未來
清晨的微山湖波光粼粼,一艘紅色宣講船劃破水面。宣講員手持大喇叭站立船頭,嘹亮的聲音伴著水聲飄向岸邊的“連家船”。
“現在政策都送到家門口了,在船上就能知道大事小情。”濟寧微山縣高樓鄉渭河村村民楊仁海坐在自家漁船上,放下手中的漁網,聽著宣講員解讀鄉村振興政策。
針對湖區群眾居住分散、流動性大的現實情況,微山縣專門打造獨具特色的“湖上宣講”,紅色流動宣講船輪流穿梭在高樓鄉渭河村等水域,宣講員們登船頭、聚碼頭,把“固定講臺”變成“流動課堂”。
在微山縣南陽古鎮,當地挑選熟悉本地紅色歷史的老黨員、老民兵組成宣講隊,乘坐改裝后的漁船,沿著當年抗日救國的水路航行,在鐵道游擊隊的故鄉賡續紅色血脈。
從湖上宣講船到街角公園點,從紅色故事到民生解讀,濟寧不斷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引領力和文化凝聚力,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設,讓黨的創新理論浸潤群眾心田。
今年教師節前夕,濟寧近千所中小學校同步開展“行拜師禮承古韻,懷敬師心續新風”敬師禮活動。學生們正衣冠、敬親師、拜先賢,向老師敬獻賀卡,傳遞敬意;老師們則執筆回禮,尊師重教氛圍濃厚。
“平時說不出口的感謝,寫在卡上,感覺特別踏實。”在濟寧孔子學校,五年級的張熠桐向老師進行了鞠躬感謝。
近年來,濟寧積極推進孔子文化進課堂,構建“以禮促教”模式,打造“儒雅育人”“德行少年”“養教有方”全環境立德樹人系列品牌,促進以文化人、以德潤心。
連接中國與世界
進入位于曲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研學營地,孩子們瞬間就會被這里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建筑風格、豐富多樣的課程活動和非遺體驗所吸引。除了國內的研學團隊,這一營地還成為海外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。在營地內,每一個路燈的底座上都用六種語言講述《論語》的經典語句,處處彰顯著“國際范兒”。
今年暑期,山東出版集團首屆海外華裔青少年儒家經典文化夏令營在這里開營。“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本次夏令營,近距離感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,這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,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。”營地課程老師孔敏敏說。
此外,濟寧依托孔子研究院、孟子研究院、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等研究機構,與16所高校共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,已累計招收培養2553名研究生。同時,面向海內外選聘23名儒學研究高端人才,組建12個儒學研究高端學術團隊,持續提升在國際儒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。
前不久,來自世界各國的攝影師們走進曲阜孔廟,雄偉壯麗的萬仞宮墻、氣勢磅礴的古建筑群、鐫刻精湛的石碑都讓他們贊嘆不已。攝影師拍的一張張照片,展現了濟寧歷史底蘊與當代華章的交相輝映。
連續舉辦41屆國際孔子文化節、11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,在國際友城建成“中華文化之角·尼山書屋”5家,常態化開展“視聽濟寧”“文化濟寧”“走讀濟寧”系列外宣項目1300余個……多年來,濟寧通過高頻次的人文交流活動,持續講好中國故事,搭建起中國與世界交流互鑒的橋梁。
(本報記者 宋喜群 馮帆)